当前位置: 首页 > 抒情散文 > 正文

吃草还是逃跑

来源: 文学城 时间:2021-08-13

吃草还是逃跑

前些日子,一个年轻的朋友给我留了这么一段话:“我总是在坦然和自我背叛里纠结不断,明明答应自己不能这样、不再那样,可还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样的错误。23岁的时候会说还不懂事、还不明白,还可以莽撞、还可以无畏。可现在呢!人的成长为什么总是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中摇摆不歇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好像知道答案,但又觉得怎么说都有些言不达意,或者说怎么回答都不是很佳答案,无耐之下,我打了一个比方:一只饥肠辘辘的羊,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芳草地,正要吃草时却发现身边卧着一只睡着的狼。这个时候,羊是应该吃草还是逃跑?

如果只是一头羊,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逃跑,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通俗地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用心理学关于需要的理论进行分析,那就是安全是很基本的需要,吃喝拉撒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层次低于生理需要,必须在满足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再满足高层次需要。

吃草还是逃跑?这个问题到了人这里,逃跑就不一定是*一选择,这个时候人们可能会思考一些问题:狼在短时间是不是不会醒来呢?前面还能找到这样好的食物吗?饿着肚子我还能跑多远?所谓的“青山”是不是能真的留得在?前面没有狼难道就没有虎吗?……于是,有的人会选择逃跑,而有些人会选择吃草。究竟是吃草好还是逃跑好,答案又不尽一致,有些人选择吃草了没事,而有些人却因为丧身狼腹,有的人跑开后立即就找到更好的食物,而有的人却离开后或者饿死或者命丧虎口,自然,还有其他说不得好也说不得坏的结果等等。

人为什么会在坦然和自我背叛里纠结不清?人的成长为什么总是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中摇摆不歇?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答案,用不同的理论,用不同的世界观,都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用吃草还是逃跑这个问题或者也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心理学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很多的层次,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层次定义,但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大致都包括: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情感需要、价值道德需要。人们纠结不清的往往是价值道德需要这一个大层次里的小层次的跨越或者回归。

举个例子来说,人究竟应该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个问题很多人探讨过,但说来说去都是“公婆之理”。在我看来人们根本就不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有些人应该先成家,而有些人应该先立业。有人对我这种说法可能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某一个“我”到底属于应该先成家的呢还是应该先立业的呢?因为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时光是不可能逆转的,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人究意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我的答案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根本就不值得你去想,越想就越乱,能成家的时候你就成家,能立业的时候你就立业。

之于自己的需要,站在人的角度上也可称之为“理想”。如果先满足低层次需要,之后的高层次需要就可能是水到渠成。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一个有知识的或者有权力的再或者有钱的人,就具有了相应的能力,做出相应的关心*关心民族关心他人之事就能成功,自然而然就“流芳百世”了,也就满足了自己“德”的需要。如果先满足高层次的需要,之后的低层次需要就是“探囊取物”,比如说某个人因为某件事而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受到众人的仰慕,那时诸如金钱权力都可能有人送上门来。

人有时候还特别需要先满足高层次需要,比如学生的学习。

吃草还是逃跑,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真的置身其中,你又不可能不考虑,说一句骂人的话,如果你不考虑,那你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羊。那么,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呢?我想再借用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人走在一块麦田边,要在麦田里选一穗很大的麦穗,如果不给条件限制,而只是说不能糟蹋了麦穗,一个人无论是早选还是迟选都可能会在坦然和自我叛逆中纠结。但如果加上限制: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有一次机会。那么这个纠结产生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吃草还是逃跑?你选择逃跑是正确的,你选择吃草也是正确的,尽管这种正确性不是百分百的。但如果你要“鱼与熊掌兼得”就百分百错了,因为你逃跑的动作会把睡着的狼惊醒的,到时候就“鱼”不得“熊掌”亦不可得。

癫痫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福建癫痫病医院
青少年癫痫能治好吗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