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诗专栏 > 正文

记 住 乡 愁

来源: 文学城 时间:2021-08-13

记  住  乡  愁

  文/彭西(四川)  

 

2015年夏,为了找寻小学同学,我利用公休假的机会,专程去通江县石庙乡,探寻曾经的芳华记忆。

为了方便找人,我坐上了表弟的本田越野车,这种车很适合城乡公路。为帮助我达成寻访心愿,表弟放下手中的生意,亲自开车送我去石庙乡。

汽车驶离通江县城,一小时后到达石庙地界。渐近乡镇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这哪是我儿时的记忆,我印象中的乡镇好多了。眼前的乡镇破败、荒凉、萧条,全然不是我回忆中的样子。

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经打探,证实此地确为我少时读书之地。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当获得更好更快发展。然而,让人震惊的是,曾经的读书之地甚至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

经了解,我终于明白了乡镇衰败的原因。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通江县启动乡镇撤并计划,对发展较差、保留意义不大的乡镇实施撤并,石庙位列其中。撤并完成后,石庙由乡镇降为乡村,原驻的学校、医院、商店和粮站等机关单位悉数搬迁,经济社会一落千丈。

我找到了一位学长,他比我高几级,与我并无交集。我说明来意后,他把知道的同学电话号码告诉我,并饶有兴致的同我聊起了学校的人和事。他毕业后未去外面发展,而是留在本地经营一家店铺。从他的穿着以及家境来看,他过得不尽如人意。

我邂逅了一位同学的父亲,当年是本地发电厂的一名工人。当年,正是他发的电输送到千家万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镇,能用上电灯是一种奢侈。由于条件所限,许多乡镇使用煤油灯来提供夜间照明。我现在还记得他女儿用“每当”一词造的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学校的灯就亮了。不错,当年学校的照明用电就是由她父亲电厂提供的,学校灯光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半的快乐时光。

那时候的学习条件较为艰苦,住校学生每天只吃两餐,常以泡菜拌饭。每到周末,便是他们回家拿菜的时间。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这种状况直到九十年代才有所改观。我那时家境很好,住在亲戚家里面,一日三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四年级下学期,我离开石庙,多年不曾与同学们相见。这期间,我一直惦记着同学们。因学业繁忙无法脱身,探访同学的计划直到2015年才得以成行。

再次相见时,我们已步入中年。阔别多年的老同学相聚,共叙绵绵友情,共话未来发展。谈及母校时,大家无不为石庙的现状而感伤。

这让我想起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张浅浅的邮票,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小学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很少联系。微信群热闹一阵后,终归理性与平静。

乡愁本应纯真而美好,只是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沉淀,已不再静好。

 

 

总编:张同辉

哈尔滨哪里看癫痫病
癫癫痫怎么治疗效果好
癫痫病的早期能治好

热门栏目